关于加强各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专业实习过程管理的规定
作者: 发布日期:2019-11-19关于加强各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专业实习
过程管理的规定
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对学生将来从业开展工作的关键性开端。因此,加强实习工作的管理,不仅对提高实习质量,提高合格的体育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通过流畅的反馈渠道,收集学生从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素养发展状态等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从而为学院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明确职责,加强过程管理
1.教育实习、专业实习的组织机构
组长:体育科学学院院长
副组长:实习学校教学副院长或各俱乐部店长、专业负责人
组员: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学校或实习点指导教师
2.职责:
组长:负责体育科学学院校外实践基地资质审查和建设,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工作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与管理工作,不定期到各实习单位检查实习工作的进展情况。
副组长:实习学校教学副校长或各俱乐部店长负责实习计划的落实、指导教师的筛选与推荐、实习生实习期间管理、考核等具体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并与专业负责人及时交流与沟通解决好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专业负责人负责本专业实习工作计划的制定、实习点筛选及与实习点沟通、实习生分配、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筛选及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聘任;组织实习前实习生动员、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实习后总结、以及实习成绩汇总、总结、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费发放等工作;并与实习生、实习点领导、指导教师及时沟通,解决实习期间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定期到各实习点检查实习工作的进展情况。
组员:
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负责与实习点指导教师联络,确定实习的具体内容;每周至少下点1次对实习生的实习工作、教育调研或社会调查工作进行指导,并与实习点指导教师沟通,每月组织一次实习经验交流会或教学研讨会或座谈会,与校外指导教师一起对实习生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和组织本组学生的实习总结工作,并协调解决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求:每次指导要有记录、签字;经验交流会、总结会要有记录。
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具体的实习工作安排。负责实习生考勤(要有考勤表)、指导(要有记录)、评价(要有评语)并与专业指导教师及时联系沟通、协调解决学生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实习工作的具体安排
1.本学期末完成实习点筛选、实习计划制定、学生分配(每个实习点至少5名实习生)、指导教师聘任等工作。
2.下学期第一周做好实习动员、技能训练、并与各实习点联系确定具体下点时间和具体实习工作安排。并在动员会上对需上交的实习材料、各实习的材料填写、调研报告的撰写做出明确的指导与要求。
3.学生下点后,前1~2周为见习周。
首先各实习点召开实习见面会,介绍实习工作的具体安排和实习点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要求,要求学生应有记录。
其次,实习生进行为期1~2周的见习,要求实习生见习写记录和心得体会,指导教师要有指导记录。
最后,见习期间指导教师应对学生下一步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上岗资格考核。例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完成第一次课教案,指导教师检查合格,签字才能使用,并在正式上课前进行试讲或模拟课堂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才能正式上课。
4.正式实习阶段
要求:
⑴指导教师应有指导记录,相关实习材料按要求进行检查、签字和写出评语;
⑵每周应组织一次例会,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汇总,提出下一周的工作计划和要求,应有记录和照片或录像材料;
⑶每月组织的实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应有记录(记录应标明时间、地点);
⑷学生的教案或其他实践活动方案应规范、详细,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并签字后才能实施,实施后应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并请指导教师按要求写出评语。
⑸实习生应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认真做好记录,并在每周周末对本周的实习工作进行总结;
⑹实习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教育调研、社会调查的选题、数据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
⑺实习过程中应有相应的照片、录像资料上交,具体内容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上一节公开课,并上传公开课的影像材料。
5.总结阶段
学生认真做好整个实习工作的个人总结,并在总结会上进行发言,指导教师做好学生实习成绩、教育调研或社会调查成绩的评定工作。
体育科学学院
2019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