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初赛工作总结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7-072025年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初赛工作总结
体育科学学院2022级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初赛工作,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核心理念,通过四大竞赛项目全面检验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为教育实习准入提供重要依据。以下结合文件内容进行深度总结:
一、赛事组织架构科学严谨
1. 分层竞赛体系
初赛设置四大核心项目:汉字书写能力(板书板画+手写教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件/微课)、普通话演讲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模拟授课),覆盖教学全流程关键技能。
2. 分组竞技机制
全体2022级师范生按四组分配至不同赛场(学院1-4教室),每组配备3人评委团(如赵科研、李迎春等资深教师),确保评审专业性与效率。
3. 准入性考核定位
初赛成绩直接关联教育实习资格,强化了竞赛的筛选与激励功能。
二、竞赛项目设计凸显专业特色
(一)汉字书写能力竞赛
双轨评审:
板书板画设计组:要求基于中小学教材知识点设计作品(电子版提交),强调学科可视化能力。
手写教案组:自选内容A4纸手写(如体育教案),突出教学设计的规范性与书写功底。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
作品要求专业化:
课件/微课须对标《教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内容选自幼小初教材知识点。
- 技术规范严格:微课需统一片头(含学段/科目信息)、MP4格式、720P分辨率、5-8分钟时长,鼓励真人出镜。
体育教学适配性:强调安全措施、口令准确性、教具使用等体育课特有要素(见模拟授课评分表)。
(三)普通话演讲竞赛
主题聚焦教育家精神:
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为核心,要求脱稿演讲5分钟,内容需体现“经师”“人师”统一的教育情怀,呼应体育教师育人使命。
(四)课堂教学能力竞赛
学生们赛前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教案、板书,教学课件和微课视频等参赛作品。同学们辛勤的付出换来喜悦的收获,每一笔,每一画,都有标致的学生的精心设计;每一字,每一词,都有蕴含着学生对教学基本功的积淀。一幅幅美观大方的作品,或清秀雅致,或舒展开阔,彰显了学生们良好的书写习惯。本次活动不仅加强了我院师范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更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三、评分体系体现能力导向
1. 量化赋分与质性评价结合
汉字书写分板书(100分)、教案(100分)独立评分;信息技术分课件、微课双项计分;课堂教学按演讲(50分)、模拟授课(50分)加权。
模拟授课评分表细化7项指标(如“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口令准确”等体育教学核心能力)。
2. 分组评审计分高效
每赛场配备专属评分表(如第一组在体科院第一教室),评委现场填写,确保流程清晰可追溯。
四、组织实施亮点与优化建议
资源整合:提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https://basic.smartedu.cn/)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作品链接作为学习资源。
细节规范:微课片头模板统一,禁用作者/导师信息,保证评审公正性。
优化建议
评分表功能整合:可设计电子评分系统替代纸质表格,自动计算总分(如汉字书写“板书+教案=总成绩”需手动核算)。
五、结语
本次初赛方案以“四维能力”(书写、技术、表达、授课)为锚点,构建了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闭环评估体系。其严谨的分组设计、紧扣体育学科特性的评分标准、以及与教育实习准入的硬性挂钩,充分彰显了“以评促教”的育人导向。后续可进一步强化过程性指导(如微课制作培训)、优化评分工具智能化,推动师范生培养从技能训练向素养塑造深化,为培育“体教融合”型卓越教师夯实基础。